系部新闻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系部首页 > 系部新闻 > 正文 系部新闻
“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信息工程系组织学生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
2025年10月18日 09:46   来源:  点击:[]

为赓续红色血脉、强化国防观念,进一步夯实系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2025年10月16日19:00,信息工程系组织我系同学集中观看抗美援朝史诗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以光影为课堂,引导同学从冰与火的壮烈史诗中体悟钢铁意志,在硝烟与信仰的洗礼里激荡爱国热忱。

影片以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关键一役——“三炸水门桥”为主线,用震撼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刻画,把同学们带回零下四十度的冰雪战场。银幕上,志愿军战士身着单薄棉衣,顶着枪林弹雨,一次次用血肉之躯冲击钢铁关隘;为了阻断敌军退路、捍卫新生共和国,他们甘愿化作“冰雕连”,也绝不后退半步。爆破的火焰映红雪地,更映红同学们的眼眶——那是对“钢少气多”精神的致敬,也是对“最可爱的人”最真切的缅怀。

此次观影不仅是一堂鲜活的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课,更是一场震撼灵魂的精神淬火。当《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炮火声在耳畔回响,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志愿军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家尊严的壮烈,深刻体会到和平岁月的来之不易。冰与火交织的银幕画面,化作接续奋斗的精神火炬,进一步坚定了大家把青春融入强国强军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信工力量”的信念与决心。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如同一座震撼人心的精神丰碑,巍然矗立在眼前。它不仅还原了抗美援朝的壮烈史诗,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洗礼。由此也引发了信工学子对“钢少气多”精神、对强国强军使命的诸多思考,我们一起看看吧!


寒风吹彻长津湖的冻土,炮火撕裂水门桥的夜幕,《长津湖之水门桥》让我读懂了“爱国”二字最滚烫的模样。零下四十度的极寒中,志愿军战士的棉服挡不住刺骨冷风,冻硬的土豆硌着干裂的嘴唇,可他们眼中燃烧的,是“保家卫国”的坚定火光。钢铁桥梁被敌军重兵把守,他们却以血肉之躯为刃,在枪林弹雨中三炸水门桥。当伍万里颤抖着报出“应到157人,实到1人”,每一个数字都砸在心上——这不是冰冷的统计,是156位烈士用生命筑起的长城。如今我们脚下的安宁,是他们在冰雪里卧过的战壕,是他们用热血焐热的山河。这份用生命守护的家国情怀,永远是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

——计算机应用技术(五)2203 陈佳怡

钢枪映雪,热血融冰。七连战士以血肉之躯对抗零下四十度严寒与精良装备,用生命炸毁水门桥的画面,让我读懂“英雄”二字的重量。没有从天而降的和平,只有挺身而出的脊梁,如今的山河无恙,正是他们用冻僵的手指与滚烫的忠魂换来的,这份信仰永远值得铭记。

——软件技术2404 曹诗奕

看完《长津湖之水门桥》,我始终被一种沉重又滚烫的情绪包裹着。七连战士们踩着积雪、顶着炮火冲锋的画面,像烙印一样刻在心里——没有先进装备,他们就用血肉之躯当“桥梁”;冻得失去知觉,仍紧攥着扳机不肯撤退。最让我泪目的,是战士们牺牲前对家乡的惦念,对“新中国”的憧憬。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选择用生命守护后辈的安宁。如今我们能安稳生活,正是无数这样的先烈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这部电影不只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份提醒:永远别忘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有人曾拼了命守护的。

——软件技术2404 王希婕


(图/信息工程系 文/曾梓玉 初审/吴文杰 曾梓玉 复审/郑燕丽 终审/华建祥)


上一条:我系教师黄梅芳参加福建省高校骨干教师数智化 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研修 下一条:学院“数字经管虚拟教研室”教研活动暨2025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经验交流会顺利举行

关闭

地址: 福建省南平市海瑞路1号(江南校区)
电话:05998465096(学工组) 05998467064(系办) 邮编:353000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2012 闽ICP备14016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