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媒体天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天麟 > 正文

【新福建】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时代答卷

作者:新福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10/24 17:43

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时代答卷


(来源:新福建 2025-10-24)


陈莉、陈友益、张铭


  新福建的宏伟蓝图,呼唤德技并修、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建设者。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建对兼具理想信念、技术技能与创新精神的“匠心”人才需求迫切。


  直面时代召唤,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福建林职院”)凭借72载办学积淀,创新探索出“专思创”三维融合育人新路径,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为一体,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一线持续输送新时代的“兴林人”。该模式成功入选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2025年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生动范本。


  育人改革的初心,源自何处?


  “‘专思创’三维融合模式,是对‘新福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一命题的深刻回应。”福建林职院领导一语道破了改革的初衷。


  这份自觉,源于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使命”。福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先行者,为八闽绿水青山培养高素质守护者与价值转化者,是学院使命。


  这份自觉,植根于“以技载道、树木树人”的“办学基因”。学院72年薪火相传,坚信职业教育不仅是授“技”之业,更是育“人”之道,育人如育树,需根正苗红。


  这份自觉,对标于德才兼备的“人才画像”。新时代需要的是怀揣理想、技艺精湛、敢闯会创的复合型“匠心”人才。


  使命在肩、基因在骨、画像在前。学院明确:专业教育(专)是成才之“根”,思政教育(思)是成长之“魂”,创新创业教育(创)是发展之“擎”,推动三者从“相加”迈向“相融”,构建系统性育人新范式。


  以系统重塑破解“三张皮”的育人困局


  如何破解专业、思政、双创教育“各自为战”的难题?福建林职院的答案是:敢于“破冰、搭桥、修路”,进行系统性重塑。


  思想破冰,破除“认知壁垒”。学院将“专思创”融合提升至办学战略高度,通过实施“思想铸魂”等三大工程,将立德树人从思政教师的“独奏”,变为全体教师的“合奏”,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共识与行动自觉。


  能力搭桥,搭建“融合阶梯”。一方面,以“专业教师100%开发课程思政案例”的硬指标倒逼教师主动作为;另一方面,通过常态化培训、设立示范课程、专家指导等方式,为专业教师“如何融”“融得好”精准赋能,帮助他们掌握将思政元素春风化雨般融入专业教学的本领。


  机制修路,重构“育人体系”。学院创新构建了“红绿橙”三堂联动的课堂体系与“赛产教”三向协力的平台体系,并通过“课程渗透—实践强化—创新升华”的递进式培养链,为学生擘画了“三年成长路线图”,从制度上确保了育人链条的完整闭环。


  立德树人淬炼新时代的“兴林人”


  理念的先进性,由实践的成果来检验。


  学院的“技能文化月”活动,便是一座三维融合的“大熔炉”。58个赛项是锤炼“专业硬功”的练兵场,而贯穿其中的“思政之魂”则是其点睛之笔。一位带队老师回忆,在一场林业测量赛中,一支技术拔尖的队伍因个人主义、不重规程而惜败,而另一支队伍则凭借沉稳协作、严谨求实的精神逆转夺冠。“赛后我告诉学生:技术决定你能否入行,但德行与团队精神,决定你能走多远。”这堂赛场上的思政课,让学生们深受震撼,赛后参赛学生100%递交了入团入党申请书。


  近年来,学生累计荣获185项省部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获得4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斩获3项国家级奖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达85%。从这里走出的林燚炜同学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事迹登上《人民日报》;郭斯贤、林燚炜等两位同学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这些闪光的青春身影,正是“专思创”模式育人成效的生动缩影。

(陈莉 陈友益 张铭)


  原文刊载:新福建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www.fjlzy.com,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公益)

学校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金山路140号 (天麟校区)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海瑞路1号(江南校区)

电话:05998461076(院办) 05998461667(招办) 邮编:353000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2012 闽ICP备14016695号 |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69号

总访问量:   回顾旧版

扫一扫
进入学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