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媒体天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天麟 > 正文

【新华社客户端】福建林职院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摇篮

作者:福建频道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09/30 12:51


福建林职院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摇篮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5-09-30)


   迎着初秋的晨光,在建瓯市迪口林业工作站,无人机划过竹林茶园的上空,年轻的林业人陈海旺正用科技守护绿水青山。这一幕,正是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福建林职院”)“从课堂到田间、从技术到市场”人才培养路径的生动缩影。作为福建省唯一一所林业类高职院校,学院立足“三农”,已累计培养4009名高素质农民,派出160余名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福建林职院2021届林业“三定向”毕业生陈海旺在迪口镇林地开展病虫害调查


  十余年来,福建林职院将教学阵地前移,把课堂搬到茶山、果园、直播间,让农民带着问题来,带着技术走。建瓯迪口镇的翁建平曾困惑于1.8万亩竹林“丰收卖不出价”,在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下,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升级传统竹林,如今年加工笋竹4万吨、带动4000余农户增收,并于2024年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武夷山“数字茶山”、长汀“家庭农场+电商+休闲观光”等项目,也在这一“下乡服务链”中相继落地,让新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


  “我们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生产实践课程,把学员培养成‘技术能指导、生产能示范、致富能带头’的高素质农民。”福建林职院院长刘文开说。学院还引入电商、物流等跨界师资,“送教上门”不再只是讲课,而是在竹荪大棚里讲病害防治、在古厝前搭直播间教推销技巧,学员的生产技能、营销水平和经营能力实现同步提升。


  在破解基层林业技术骨干紧缺难题上,福建林职院自2018年起试点“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模式,实行“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陈海旺就是“三定向”毕业生之一,他在林职院从懵懂高中生成长为林业技术骨干,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站,用无人机巡护、推广林下经济,并获评护林联防先进个人。学院党委书记陈建辉表示:“‘三定向’培养不仅是工作安排,更是责任与传承,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拓展合作,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福建林职院2016届毕业生郭斯贤(右1)在宁夏检查林地情况


  福建林职院2016届毕业生郭斯贤(右1)在宁夏检查林地情况福建林职院毕业生林燚炜(右)和李墩镇种粮大户查看土豆收获情况


  学院牵头成立福建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整合59家企业与科研机构资源,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订单式培养。林科类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2%以上,乡村基层就业比例超过82%。与此同时,学院每年还面向全国举办国有林场场长培训、西藏昌都市林长制培训等多类课程,培育了一批活跃在田间林区的技术骨干,成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


  在南平延平区巨口乡,桔柚产量从每亩不足3000斤跃至8000斤,总产值超70万元;在周宁县李墩镇,95后毕业生林燚炜将金线莲组培苗成本减半、亩产提升30%,并用3D测绘服务林地规划;在宁夏闽宁镇,2016届毕业生郭斯贤开设直播助农,两小时售出红树莓96万元。这些鲜活案例勾勒出一条从课堂到田间、从志愿服务到创业创新的“青春接力”链条,也展现了学院“科技+人才”双轮驱动的实践成效。


  省级科技特派员黄华明(右1)指导农户修剪树冠


  福建林职院还建成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实施“省—市—校”三级工程,累计派出160多名特派员,推广毛竹大径竹材培育、油茶生态种植、果实绿色保鲜等实用技术,把实验室成果变成农民手里的新收益。


  从高素质农民到林业“三定向”生,从科技特派员到志愿服务者,一代代“新农人”在福建林职院成长,他们用脚步丈量青山、用技术守护乡土、用创新赋能产业。(邹小燕)


  原文刊载:福建频道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www.fjlzy.com,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公益)

学校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金山路140号 (天麟校区)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海瑞路1号(江南校区)

电话:05998461076(院办) 05998461667(招办) 邮编:353000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2012 闽ICP备14016695号 | 闽公网安备 35070202100169号

总访问量:   回顾旧版

扫一扫
进入学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