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建辉:扎根山林沃土 深化交流合作 奏响林业高等职业教育奋进强音
(来源:新福建 2025-09-29)
新福建

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肯定学校办学成就,并寄予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林业类职业院校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福建省唯一一所林业类高职院校,学院将坚决贯彻回信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殷切嘱托,以“深耕三农、强林兴林”为己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交流合作,扎根山林沃土办好林业高等职业教育,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注入绿色动能。
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铸魂育人强根基
深挖理论和实践“富矿”,善用社会“大课堂”。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南平考察时强调,“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源起南平、兴于福建、推向全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总结“三农”工作经验,亲自指导创立和大力倡导推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村工作创新机制,为学院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资源。2024年5月,学院与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展示馆共建福建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深入挖掘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服务“三农”、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生动案例,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学之中。通过组织师生深入农村、林区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受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魅力和成效,增强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创新培养模式,培育“知林爱林”的高素质农林人才。针对农林行业工作条件艰苦、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田间地头、林区山场接受锻炼,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建功立业。与省市林业部门、林场、林业站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创新“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林业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近年来,学院初次就业率均达90%以上,学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服务福建生态强省建设
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服务福建生态强省建设。立足服务福建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理念,积极培育适应福建生态强省建设和林业产业升级发展急需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形成“以林为本、突出林业,以信息技术、装备技术、建筑技术、交通工程为支撑,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等,实现一二三产专业融合发展”的专业布局,为美丽福建建设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打造协同育人新生态。学院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林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通过跨领域、跨院校、跨专业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教育、科技与林业产业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生态。例如,与林业企业合作建立智慧林业实训室,构建“沉浸式教学+虚拟仿真+实景演练”三维实训体系,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
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强化闽宁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闽宁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学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与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互派访问学者、共享优质资源等方式,加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自2017年结对以来,校领导互访超10次,互派干部教师50余人次,学生交流120余人次。通过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两地林业高等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深化闽台融合,服务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学院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福建考察“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重要指示精神,联合台资企业共建“闽台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引入台资企业师资,连续5年创建“工学结合专班”,校企协同培养毕业生200余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挥林学、园艺等专业优势,深化与清流、漳平、邵武等地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校-园”合作,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员工培训,合作推广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服务台创园花卉苗木、茶业、中药材、果蔬种植、良种种苗引进与繁育等产业发展,助力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兴业。
下一步,学院党委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林业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我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贡献林职智慧与力量。
原文刊载: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