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5年6月30日-7月5日,艺术传媒系传媒志愿服务队先后前往南平市松溪县、屏南县沁源山庄及寿山乡白玉村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艺术传媒系党总支副书记叶章球、学生科科长兼团总支书记廖士喜带队指导,十二名青年学生干部参加。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
第一站:南平市松溪县
松溪县,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位于武夷山脉东南麓,是闽北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以松溪版画、湛卢宝剑和九龙窑瓷器共誉的“松溪三宝”闻名。松溪版画源于20世纪40年代浙江木刻艺术家的传入,以绝版套色木刻技法为核心工艺,融合古代建安刻版印刷技艺与新兴版画精髓,2024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湛卢宝剑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其铸造技艺源远流长,1984年松溪县创立湛卢宝剑厂,复原宝剑制作的古法工艺,2011年“湛卢宝剑铸造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松溪九龙窑瓷器始于晚唐五代,以青瓷为主,工艺精巧,纹饰精细。南宋至元代曾烧制薄胎器物,施釉可达十多层,产品远销海内外,被誉为“珠光青瓷”,2017年其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30日下午,叶章球副书记与廖士喜老师带领志愿服务队与当地宣传部负责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服务项目进基层”座谈会,就校地合作、宣传工作愿景及行程安排展开深入交流。叶章球副书记表示,此次实践活动着力构建“专业+实践”的育人平台,通过发挥系部专业特色,让学生在服务基层中锤炼专业技能,培养自身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智慧与青春力量。县委宣传部负责人热烈欢迎志愿服务队的到来,并强调道,松溪县近几年积极推进“文化强县”战略,希望通过与我系的深度合作,在非遗文化传播与文创产品开发领域取得新的突破,让松溪非遗文化走向更大的舞台。




为进一步推进松溪版画非遗项目纪录片拍摄任务,6月30日晚,志愿服务队与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召开调研座谈会,讨论并制定拍摄计划与脚本。师生们从镜头语言、叙事结构、脚本调整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拍摄方案,现场气氛活跃,思维碰撞不断,同学们积极建言献策,为拍摄工作的顺利开展注入自己的青春创意。

7月1日上午,志愿服务队在叶章球副书记以及廖士喜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松溪县大布村进行实地调研。在省委宣传部派驻大布村书记王媛媛女士的带领下,一行人深入村落考察当地特色建筑风貌,重点走访了松溪版画生活院、中央巷等文化场所,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精神魅力,并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当日中午,志愿服务队抵达松溪县文化广场,跟随松溪县美术馆池达有老师,观赏了“刀木之音”松溪版画作品展。池老师以专业视角梳理松溪版画的发展脉络,通过对画展典型作品的分析,向大家深入剖析了这一省级非遗项目在现代宣传时面临的各种现实挑战。叶章球副书记以及廖士喜老师与队员们就宣传痛点这一方面进行分析、献策,为松溪文创传媒发展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在观展过程中,志愿服务队结合专业优势,对其文创设计方案开展构思工作。



在前期对松溪文化详细调研的基础上,7月1日下午至7月2日上午,志愿服务队邀请松溪版画传承手艺人与宣传片主角前往“刀木之音”松溪版画作品展以及松溪版画生活院进行拍摄,师生们利用摄影传媒作为宣传载体,融入新时代青年力量,助力松溪文化走向新兴舞台。



二、助力乡村振兴
第一站:松溪县巨口村
7月2日下午,艺术传媒系志愿服务队应松溪县巨口村村委邀请,前往巨口村开展航拍宣传服务工作。团队运用无人机设备,对村落传统民居与特色景观进行影像采集,为后续制作宣传片积累了一手素材。巨口村驻村书记林黎清书记表示,希望与系部达成长期性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学生成长与乡村振兴双赢发展的坚实桥梁。


第二站:屏南县沁源山庄
7月3日,艺术传媒系传媒志愿服务队前往屏南县沁源山庄开展实践活动。屏南县沁源山庄位于屏南县西环路,此处自然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集乡村民宿、乡村酒家、旅游团建为一体的综合性山庄。


队员们在带队指导老师叶章球副书记和廖士喜老师的带领下,运用专业设备对山庄内景、房间陈设及周边自然风光进行多角度取景,拍摄素材全方位展现了山庄“生态+休闲+团建”的复合型文旅特色。此外,该素材也将用于剪辑山庄文旅宣传片,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站:屏南县寿山乡白玉村
白玉村位于屏南县寿山乡东部,是宁屏二级路宁德进入屏南县的首个建制村,被誉为“屏南东大门”。近年来,白玉村先后获得省级乡风文明联系点、省级生态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等荣誉称号,并在2025年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


7月4日,志愿服务队抵达寿山乡白玉村,走访当地村内风貌、遗存古建筑及稻田公社特色产业,并运用专业设备对其进行拍摄取景。作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白玉村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宣传渠道受限等发展痛点。廖士喜老师就宣传痛点与当地乡镇宣传部负责人进行交流。他表示,系部团队将通过宣传片的制作助力屏南乡村文旅产业的宣传发展,同时希望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模式,与优质乡村建立共建机制,发挥系部学生的专业优势,以传媒赋能乡村振兴,开展文创设计、文化挖掘等传媒志愿实践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随后,志愿服务队与寿山乡党委书记周朱顶就乡镇文化宣传模式发展史、特色古道活动以及新媒体运营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廖士喜老师表示,当今古村宣传发展需聚焦发展青年力量,打造与时俱进、创新纪元的特色宣传模式,为乡村文旅宣传发展储备一批优秀生力军。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力,更是新时代青年学子践行青春使命担当的生动写照。未来,艺术传媒系将继续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探索更多“专业实践+文化铸魂”的实践路径,让青春之火在文化强国实践中绽放绚丽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