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成果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介绍 >> 成果简介

1. 成果简介(不多于1000字)

福建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本成果是学院主动对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发挥福建省生态优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一国家战略,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校企合作共同体协同育人,实现人才培养与生态文明建设人才需求匹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一项成果。

本成果聚焦人才培养与生态文明建设人才需求不匹配、企业主体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于20164月立项“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校企合作共同体协同育人创新”课题,20174月完成研究并结项,同年5月开始实践检验。期间,先后获得14个国家、省级教研教改项目和“职教20条”等系列政策支持。

本成果基于多元主体不同的组织属性、运行逻辑、价值取向和文化特质,创新“政行校企”跨界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政府、行业、企业和学院形成协同效应,发挥协同价值;构建了利益共享的动力机制、八个共同的共建机制、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和业绩导向的服务机制,保障校企合作共同体协同育人的持续高效运行。

本成果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对人才培养新要求的调研为基础,围绕行业转型和绿色经济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数字化改造与内涵建设,突破专业界限,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推行所有学生学习生态知识,实现所有学生都有生态理念、所有专业都有绿色特色,抓好“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师素质与前沿技术”三个对接,把“生态价值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生态综治观、生态建设观和生态全球观”等内容,融入专业建设、融入课程体系、融入育人全程、融入校园文化,创新“双主体三对接四融入”协同育人模式,培植学生“绿色基因”,实现人才培养与生态文明建设人才需求匹配。

本成果打破行业壁垒,建成林业职教集团、特色产业学院、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多形态的校企合作共同体,创新“四链”衔接、“产学研用创”一体化等协同育人路径,企业成为办学主体和人才需求主体。

本成果坚持以文化人,融合企业文化于校园文化,融合森林生态文化于专业文化,融合工匠精神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以技载道   树木树人”的校园文化内涵,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以文化“三融合”保障校企合作共同体协同育人。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校企合作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  版权所有     © 2012 闽ICP备14016695号

学校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金山路140号 (天麟校区)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海瑞路1号(江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