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奔赴福州市、厦门市两地开展主题为“向海图强 闽海扬帆:探索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暑期社会实践,旨在深入探究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力求为推动两者融合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一、出征前的理论学习准备
为更好地推进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期筹备工作,6月29日下午,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在一站式二楼会议室召开了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动员大会。

动员会上,胡斌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 2024 年 10 月福建考察精神及《闽山闽水物华新 —— 习近平福建足迹》相关章节,深入领学解读数字福建与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内容。他强调,全体成员要深学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理论,以担当做好 “海” 的文章,投身海洋强国、强省和海上福州建设,助推涉海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力。
二、于文化肌理中 寻数字融海之迹
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从“闽江之珠・文武延平”出发,于6月30日下午前往连江文化馆。连江文化馆任勇馆长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连江文化与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脉络,带我们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传承的现状与特色;过程中,他还围绕连江海洋文化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实践展开阐述,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海洋文化赋能连江产业振兴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


6月30日下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前往福建省连江县魁龙坊及周边场馆,在历史文化中探寻数字经济赋能海洋经济的实践路径。在见证连江“以港兴城”的魁龙坊老城片区,观察团聚焦明清至民国建筑风貌背后的海洋商贸故事。


在福州鱼丸博物馆观察团的同学们了解到“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传播福州鱼丸非遗制作流程,推动福州渔业产业借助电商平台等数字化手段从地域特产向“文化IP+数字供应链”升级;而“海上福州”连江主题馆则以数字化手段再现闽都海上历史脉络,为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海洋经济的融合提供实践参考。


三、三红色基因融海脉 数字技术兴渔业
7月1日上午,正值——建党节的特殊时刻,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奔赴连江长门炮台开展暑期实践活动。观察团的同学们在长门炮台触摸历史,领悟闽江在海防、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探索海洋经济与文化保护路径,在海洋经济发展浪潮中,让红色基因与产业活力同频共振,助力福建海洋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7月1日下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走进连江县同心村开展实地调研。作为连江县重点打造的“数字海洋经济示范村”,同心村坐拥优质港湾资源,很长时间里以传统近海养殖为主业。


近年来,依托数字技术转型成为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本,不仅建成区域首个海上智慧牧场示范区,还通过“数字渔村”平台实现渔业资源整合,正逐步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渔民增收”的乡村振兴路径。


7月1日下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走进连江县定海湾周边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到定海湾正处于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的深度交融,驱动连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调研期间,同学们深入了解渔民传统养殖技艺,与渔民交流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给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在实践中,大家了解到当地正通过智慧渔业系统构建海上智慧牧场,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养殖环境实时监测与精准投喂,大幅提升养殖效能,这让同学们深化了对两者融合发展的认知,收获颇丰。



四、数智赋能海洋装备 数字盘活海洋业态
7月2日上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前往福建省冠海造船工业有限公司参观。此次走访,让观察团成员们直观感知到冠海造船从传统造船业延伸,推动海洋大数据挖掘应用、智慧港口建设、远洋渔业信息化升级等新业态加速孕育,彰显出海洋产业升级的强劲脉搏。大家期待在数字赋能下,“海上福建”能绽放更耀眼光彩,在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浪潮中破浪前行。


7月2日上午,观察团参观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基地依托深水良港健全产业链集群,以数字技术重塑渔业:智慧渔港“一屏掌控”船舶,区块链赋水产品“数字身份证”。传统渔业借物联网、AI 向智慧渔业升级,激活 “数字海洋”集群,助乡村振兴,探索出“智慧、绿色、共富”的海洋经济新路。

7月2日上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前往福州日兴水产食品公司参观。在实地参观中,观察团了解到近年来,该企业秉持大食物观,不仅重视从陆地获取食物资源,更积极地向海洋领域拓展,通过耕海牧渔的方式,致力于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7月2日下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前往厦门市夏商国际水产交易中心。该中心构建了多个功能平台:同学们在水产品交易平台见证了活鲜、鱼类、干货等水产品的批发、配送、拍卖、代理业务一应俱全。

在冷链物流中心,了解到通过现代化智能冷库与专业资质加工车间,观摩到渔业与物流如何依托基础设施实现冻品保税、转口贸易及水产品深加工;在直播电商平台,学习到了水产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模式。


五、科创引领海经新貌 数智续写海章新篇
7月3日上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前往五缘湾帆船港参观。踏入港区,“智慧码头”建设成果直观呈现,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科技赋能海洋经济管理的力量,高效管理与优质游客体验兼具,也为海洋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鲜活技术实践范例。


而在海洋产业融合维度,帆船港积极举办多元活动,推动游艇产业与体育、文旅产业交织联动。此次参观,让我们对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有了具象且深刻的认知,期待未来探索更多融合可能 。

7月3日下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前往翔安区澳头村参观。踏入澳头村史馆的瞬间,历史的厚重感与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扑面而来。看到古厝变身艺术客栈与文旅基地的鲜活案例,不仅为古老的海洋文化注入新活力,更为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点亮明灯。


7月3日下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走进厦门翔安华侨馆,探访百年侨宅“我素庐”。这座百年侨宅是1934年由新加坡华侨蒋骥甫归国建造的宅邸,承载着闽南华侨奋斗史与家国情怀。

如今,“我素庐”积极融入数字经济与海洋文化。通过VR、全息投影等技术,让尘封的华侨历史“活”起来;馆内陈列海洋主题展品,结合AR展示海洋经济知识。助力翔安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让老侨宅焕发新生机。


7月3日下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前往翔安澳头古渡码头。这座始建于宋朝的古渡,自古便是各类商船、渔船往来贸易的重要枢纽,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如今,澳头古渡在新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深度融合海洋与数字经济元素,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与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有机结合。


六、全链融数赋海业 数智驱动启新航
7月4日上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前往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参观。踏入展馆时,海洋经济的多元生态在成员们眼前全景铺展。在海洋产业展示区,从海洋生物医药的创新成果到海洋工程装备的精密模型,各种前沿科技与海洋资源的深度融合,直观呈现出海洋经济的创新活力。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内心充满震撼与感慨。成员们从展馆中看到了海洋经济的无限潜力与广阔前景,认为这里不仅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更是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见证者。


7月4日上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前往厦门市沙坡尾活态展示馆参观。沙坡尾曾是厦门港重要一翼,见证厦门从传统小渔村向现代化都市的跨越。


在参观中,同学们震撼于沙坡尾从渔村到都市的蜕变,更惊喜于展示馆对数字与海洋经济的融入。它不再是冰冷的历史陈列,而是用数字赋能,把厦门海洋经济的过去、当下与未来串成一个生动故事。

7月4日上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前往厦门中华文化馆参观。展馆中,海洋经济与文化的展示脉络清晰,而反法西斯相关内容更是令人驻足。在参观中加深了同学们对历史的认知,也让大家明白数字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守护和平、延续文明的有力实践。

7月4日下午,经济管理系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观察团前往厦门海洋发展局(欧厝)参观。参观厦门海洋发展局欧厝相关项目,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与多元活力。此次参观不仅拓宽了我们对海洋经济发展路径的认知,更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民生服务与区域协作在海洋强市建设中的关键意义,为我们后续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了鲜活的现实样本。

脚踏八闽山海,探寻融海之路。经济管理系开展“向海图强 闽海扬帆:探索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身为新时代青年学生代表们更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了福建在“数字赋能海洋”领域的实践脉络、创新成果与发展潜力,也让大家肩负起探索数字与海洋经济融合的时代使命。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学笃行“数字福建”与“海洋强国”战略,传承弘扬“闽山闽水”间的开拓精神,把所见所感转化为奋进力量,为推动福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数字经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时代青年的智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