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寄语

时间:2018年03月03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各位同学,大家好﹗

伴随着《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朗读者》等电视节目的开播,今年的春节,中央电视台又推出了一栏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咏唱的方式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大地上再一次掀起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这是国家文化自信的又一个表现。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经典咏流传》中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里的孩子一起表演的小诗《苔》,据称,孩子们朴质的天籁之声感染了无数人,节目播出当晚至少一千万中国人记住了这首被遗忘了300多年的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美食家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这么看:

Moss

许渊冲译

Where sunlight cannot penetrate,

There verdant spring at will may go.

The grain-like moss will imitate

The peony’s large flower and grow.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很有眼光!“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

这种生命的力量来自何处?来自青春。而这青春又从何而来?“恰自来”说明这种力量并不从外面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这是谦虚;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藓却是自由自在生长的,哪一种生命力更强盛,是不言而喻的,这是骄傲;

对于我们而言,许多同学会感叹说自己是专科的学生,妄自菲薄,自认为低人一等。当你们看到“白日不到处”和“苔花如米小”的时候,别忘了野百合也有春天。请记住,过去的高等教育重视的是层次,而职业教育不是层次,是类型。纵观各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大批技术精干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科技成果物化的主力军,科技方面要转化为产品,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劳动,科技专家的发明固然重要,同样,高技能人才把发明图纸变成产品,也是一种创造,两者都是我们国家需要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的人才。

问题的关键在于“青春恰自来”。我们的动力来自哪里?动力来自梦想,姜尚有过一个梦,孔子有过一个梦,屈原有过一个梦,李白有过一个梦,邓亚萍有过一个梦……就连祥林嫂、阿Q那般的小人物也都有过一个梦,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自己的梦想。没有梦想的人总是自暴自弃,没有梦想的人生毫无意义;没有梦想的人是一具行尸走肉,没有梦想的人生枯燥无味;没有梦想的人不会拼搏进取,没有梦想的人生永无精彩!这就是来自于我们生命的力量,不要放弃了这个梦想。当然,动力还来自失败带来的压力。来自失败的动力以及来自梦想的动力,将凝聚成一股更强大的推动力,伴我前行。因为我相信——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最后,我用《经典咏流传》中的关于《苔》的歌词最为结尾:

如果没有那次眼泪灌溉,也许还是那个懵懂小孩,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梦是指路牌,为你亮起来,所有黑暗,为天亮铺排。未来已打开,勇敢的小孩,你是拼图不可缺的一块。世界是纯白,涂满梦的未来,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雁声依旧在,年少时对白,耳边声犹在,如风暖心怀。

上一条:清明节说起 下一条:挥手自兹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