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进一步弘扬伟大爱国精神和抗战精神,9月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开展“观礼九三阅兵,弘扬爱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沉浸式教育引导党员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上午9点,全体党员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现场直播,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当整齐划一的阅兵方阵和威武雄壮的武器装备映入眼帘,党员们倍感振奋,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鼓掌。
观礼结束后,党员们表示这是一场具象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将此次阅兵观礼的感受融入血脉,转变为思政课堂的生动素材,不负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 汪秀霞
当礼炮在九月的长空轰鸣,当抗战老兵的军礼颤抖却坚定地举起,我感受到了战争虽早已远去,但历史并未褪色——它提醒我们这代人,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每一秒的安宁,都是有人曾用全部的明天换来的。当信息化作战模块与无人智能方阵雷霆驶过,我看到的不仅是国防科技的迭代,更是“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历史警策在新时代的铿锵回答。走出直播画面,阳光洒落在教室台阶上,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把对先烈的敬意化作对工作与生活的赤诚。唯有如此,方能不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亦不负多年前那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历史警钟。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 谢灿斌
九三阅兵,震撼心灵。铁流滚滚的装备方阵与战鹰轰鸣的空中梯队,生动诠释着"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深刻内涵。当党旗方阵庄严通过时,我更加领悟到"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的命脉所在。从抗战老兵胸前的勋章到新型作战力量的亮相,告诫我们和平需要每一代人来捍卫。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更要将"听党话、跟党走"的誓言融入备课、授课的每个环节,用阅兵场上的"硬核实力"滋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强军梦与强国梦在思政课堂中同频共振。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入职教师 江梦琦
受阅官兵坚毅的目光、新型装备的磅礴气势,以及抗战老兵的不朽身影,无不彰显国威军威,更生动诠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回响。这既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也是对和平的庄严守护。八十年,足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步入耄耋之年;八十年,也足以让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沉淀为民族永恒的集体记忆。抚今追昔,我深感新中国的成立确实来之不易,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更是弥足珍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不可阻挡。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抗战胜利80周年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教学启迪,要把这种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资源、教学研究的主题,切实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工作。
(初审/彭羽扬 复审/李佳 终审/陆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