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我们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应激反应
疫情出现后,大部分人都会产生适度的焦虑、紧张等情绪,怀疑自己被感染,反复想疫情问题。这是正常的。但有的人会“心理反应过度”,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出现一系列心理、身体和行为反应,影响生活和工作。
1、应激状态下,我们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身体反应
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紧;出汗或发冷;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腹胀;失眠、作息异常等等。
2、应激状态下,我们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反应
可能会出现焦虑、烦躁、恐惧、害怕、疑病、抑郁、悲观等,怀疑自己被感染,反复想疫情问题。
那么同学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陷入过度的应激反应呢?
(1)连续3天或更长时间的睡眠困扰,如:入睡困难,多梦、梦魇等,明显的身体不适感,主要表现为身体紧张、不易放松、食欲不振,尿频、尿急、心慌多汗等。
(2)反复回想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消息、视频,或脑中不断冒出相关的字眼。
(3)容易受到惊吓,或者不敢看与疾病相关的信息。
(4)明显的情绪不稳定,紧张、恐惧,或悲伤、抑郁,或容易发脾气等等。
而面对当前疫情 我们大学生应该怎么应对应激反应
一、生活上尽可能做到
(1)面对疫情,应秉承“行为促健康”的核心理念,建议大家进行有效积极的防护行动,多了解新冠状病毒的防护知识,做 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少走动,不信谣言,不增加不必要的烦恼,多听官方消息,按照防护规范去做,尽量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获得更多的安全感,缓解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
(2)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
面临着生活节奏的变化,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制定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饮食,可以适当做些健身运动、听放松音乐 、可以看书、画画等,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让生活更加充实,打破由于生活节奏的变化而带来的不适和烦恼。
二、心理上尽可能做到
自我觉察。想想发生了什么,自己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自己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到底有多大;给自己做放松,觉察自己哪个部位不舒服。
接纳情绪。相信我,闭口不谈、逃避,绝不是明智的选择!自己的恐慌、紧张、焦虑等情绪是在遇到不正常事件后的正常反应,要接受自己受到冲击时,身心会进入防御状态这一现实。当你还是被情绪困扰时,可做一些放松训练(如大笑疗法、腹式呼吸,静坐)。
自我对话。通过自我暗示、自我安慰,自我评价、自我鼓励、积极关注等方式进行自我对话,让自己增添信心。
合理宣泄。听听音乐,写写日记,适当户内运动。或者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烦恼和焦虑,然后把这张纸撕掉。释放多余的负能量,让自己心里舒畅起来。
为所当为。可以重新计划一下寒假的安排,读自己过去想读而未读的书,看-直想看而未看的电影或电视剧,整理一下家里 的物品;规划一下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减少关注频率,减少因信息过载引发的心理负担。虽然信息铺天盖地,但不表示你要捕捉和记住每条信息。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特别是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减少干扰。
大学生须知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应激反应”是有两重性的:
一、如果有备而战,勇气和信心充足,胆大心细,既弘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又讲究科学理性,我们就能减少无谓的损耗和牺牲。
二、如果我们把处理危机当成升华精神、磨炼意志、锻炼体魄、提高能力、承担责任的机遇,那么我们不仅会有超常的水平发挥,还会获得在舒适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人生洗礼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