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

时间:2019年09月30日 信息来源:

各位同学,大家好!

在9月16日的国旗下讲话中,我们强调了理想的很重要——理想不是空想,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理想又是动态的,随着人生的发展历程,它有一个逐步增高的过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后来的强起来,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们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所以强调“日益增长”,就是说明这是一个永恒追求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国风·秦风·无衣》,之所以选择《诗经》,就是因为后来的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无论是艺术表现方法,还是典型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都有着《诗经》的影子。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战袍。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衬衫。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做准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战裙。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关于这首诗歌首先要提请大家注意的,就是注意诗歌的层次性——从“同仇”、到“偕作”、再到“偕行”,这是一个从情绪,到行为准备,最后落实到行为上的过程,诗歌告诉我们,光有想法和情绪是不够的,必须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心”的行动派。希望同学们将你们的理想,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其次要告诉同学们的就是诗歌中体现出来的团结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即使是一件战袍、一件内衣、一件战裙,也可以与战友共享。“同袍”、“同泽”、“同裳”,正生动地表现出大敌当前,战友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后人以“袍泽”“袍泽之谊”作为异姓兄弟、结义兄弟的代名词,典出于此。新生军训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学会站立、转身,而是训练将个人融入到集体中,一切以命令为天职的行为方式。一战中德国战胜了法国,后人的评价是早在小学阶段就胜负已判,因为德国的小学生从小的集体主义训练、个人服从集体的意志,完全不同于法国人散漫的个性,据说战争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士兵首先想到的是回家把菜地浇水一下。作为团队精神最好象征的体育活动就是划船,它要求方向一致、目标一致、节奏一致,还要求作为团队成员自身的体重应该小于你对船前进做出的努力。据说牛津和剑桥每年的体育运动对抗赛都是以划船比赛为开场仪式的。“团结”要求的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就是在“不同”的基础上,追求集体、国家、民族利益的“同”;“团结”不能出现“小人同而不和”的现象,不能出现小团体利益大于国家民族利益的事情,不能有无原则的团结。

第三个要告诉同学们的就是诗歌中体现的爱国精神。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似乎都存在爱国主义淡漠的情况,都觉得国家似乎与我无关。其实,国家之于我们,就好像阳光、空气、水之于我们一样,我们每天沐浴在阳光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着洁净的水,大家都觉得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谁都不觉得它的重要,但是一旦缺少了,那是要命的。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有一张照片刷屏了,那是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贾法里怅然独坐,显得无奈又无助,因为当他抗议美英以谎言为由发动侵略自己国家的战争的时候,美英代表理都不理他,离开了会场,继续发动了对叙利亚的空袭。这样的事情中外战争史上比比皆是——入侵卢沟桥不就是日本人说他们的士兵失踪了吗?入侵伊拉克不就是因为一瓶白色粉末吗(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武器)?联合国在哪里?公理和正义在哪里?“弱国无外交”“真理在你的导弹射程之内”。如果没有了国家,我们会是什么样的,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就是最好的样板。

爱国,也不是需要我们天天抱着炸药包做好牺牲的准备,爱国其实就是认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自身强大了,病毒就难以侵入了。我们系的系训第一句话就是“克明峻德”,就是要求我们今天的大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读书的目的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爱国精神的体现。

很多人觉得爱国很遥远,似乎只有惊天动地的英雄行为才算是爱国。其实不然。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爱国更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让我们先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爱自己、爱老师、爱学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遵守纪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崇高理想。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长卢新宁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说过,“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谢谢大家。

上一条:经风雨方能见彩虹 下一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