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的故事

时间:2017年03月15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从欣赏一首古诗开始。

《次北固山下》

朝代:唐代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总体评论: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尤其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今天,交通和通讯的便利使我们没有了客居他乡的忧愁,今天的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这样几个关键词:

1.关于“潮平两岸阔”:看到这句诗,马上让我想起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是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荆门山和北固山都是长江上的雄伟峻峭的山峰,越过崇山峻岭之后的开阔,表现出了诗人的境界和格局。境界和格局的重要性,我们从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中可以得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界中说的就是格局和境界:志存高远;修齐治平;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的四句名言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凡此种种,都说的是一个人的格局和境界。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这是清代曾国藩告诉我们的,如果我们将读书的境界定位为拿一张毕业证、找一个待遇好又轻松的工作,这当然不能说不对,但是缺乏了终身学习进取的动力;

2.关于“风正一帆悬”:作者当时所处的开元盛世,这个社会都是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和活力,所以才是“风正”,才能目标明确、方向一致地朝着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去努力。反观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时期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的“碎片化”。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宏大历史叙事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不可思议的;现代人的生存是偶然的,偶然性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条件,而且以偶然性为出发点来解释社会历史问题;理性、真理是变化的而非确定的,理性应当走向终结;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代替了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完整统一性,等等。“碎片化”是大众追求自我、追求个性的必然发展,是一种“多元化”,但是,过分强调了“零散”,难免缺少一种总体性维度。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现状: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在游戏上,在影视剧上,在那些八卦新闻上。混乱的内心,使得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做到“一帆悬”,做到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我们迷失了方向,我们没有了动力。

3.关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东升的红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奈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真可谓是“流年似水,岁月暗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时间不会等你,不知不觉地,大家的年龄和心境都变了:当初的誓言留在了昨天的记忆里,当初的愿景沦为今日的笑话······

所有的过去和未来,都依托在“今天”,“把握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个有目标的人,做一个有力量的人,做一个有境界的人,最重要的,做一个把握时间的人。

要说这首诗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我想,意义大概就在这里吧。

上一条:开学随想 下一条:漫谈高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