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荣——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中国包装专家
发布者:陈新丁     发布时间:2013-06-24

他是一位从天麟山走出来的莘莘孥子,他从这里走向了中国,走向世界。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林业技术员到成为国家级包装技术专家,国际科学研究院院士、特聘终身教授;这条路并不是容易走的,是充满着艰辛和曲折的,凭着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执着,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位从大山里走来的中国包装专家,他就是62届林业专业校友陈希荣。

绿色事业的追求

他出身在福建一个“林业之家”,1978年,当举国迎来科学的春天,他作为一个科技先进工作者出席了《福建省科学大会》。1979年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取得研究生考试资格,报考南京林业大学校长马大浦教授的研究生,成绩上线进入复试;虽然没有入学,但1983年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商调他到该校任教,兼读博士研究生,被他婉言谢绝:时隔20年,在浙江大学包装工程专业研究生班在职进修,导师奚德昌教授,园了他的梦想;1979年他被破格晋升,成为全省第一批授予职称的最年轻的林业工程师,任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任研究室主任时,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闽北林区和保护区的山山水水;他曾获得“福建省森林工业迹地更新红旗”;1980年他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级研讨班上结合植被重要值、森林地位级、立地指数理论,最早提出了“植被指数”的新概念,得到了权威植物学家的认可。成为国家计委“亚热带生态农业经济定位研究”课题组专家。1982年为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班指导教学实习与毕业论文。1984年受北京林业大学校长范济州教授委托,为美国西雅图大学自然保护博士研究生戴维拉.贾维斯指导学位论文。同年代表福建省林业科研系统专家,参加林业部科技攻关座谈会;1984年获“林业部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先进典型”:1985年作为中国林学会代表,获“中国科协科普大会先进工作者”,《天然竹林高产结构与生物量研究》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年主办第一届中国林学会科技夏令营,并担任辅导员讲师;鉴于他在创立《森林生态经济学》及“人与生物圈”典型自然保护区研究的成就,1986年度由五位学部委员、资深教授推荐,获国际生态学泰勒奖金(相当该领域的诺贝尔奖金)候选人提名,这是海峽两岸37年在该领域获此殊荣:同年作为中国生态学会代表团成员,《自然保护区学导论》、《典型自然保护区之研究》、《武夷山森林植被研究》3篇论文,在“第四届国际生态学大会”(美国纽约)交流。

在参加武夷山综合科学考察,与厦门大学生物系、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合作,完成了武夷山生态植被调查研究报告,(发表在《武夷科学》)在国内最早提出并首先采用了森林植被生态调查新技术——“点中心四分法”,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天然竹林高产结构与生物量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先后建立了“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纳入全国布局:为武夷山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及世界“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范畴,可谓呕心沥血。

1981年,组建《闽北林业科技咨询联营公司》,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为林区“两户一体”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承包,连续五年营造各类速生丰产林10多万亩。《试论新型的林业科技经济联合体》一文刊载在国家计委期刊及林业部部刊, 1983年春在建阳书坊营造的杉木速生丰产林370亩,1993年测定十年生杉木平均胸徑达20.5厘米、平均树高达13米、每亩材积15立方米,创下了大面积杉木速生丰产的典型。

1982年主办“全国第一届自然保护区学术讨论会”,出席了“海南岛综合科学调查考察汇总”年会(森林生态组专家); 1983年主办“全国第一届森林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还先后参加了“亚热带山区生态与资源开发利用考察”、“沿海防护林考察”、“国有林区林业改革考察”及“东北伊春林区生态经济调查考察”;参与制定了《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的专家。

1983年与福建林学院杉木研究所,在保护区核心区发现了成片实生苗古杉木林群落,改写了杉木人工造林的历史:1979年,由他编著的《中国林业谚语概述与应用研究》一书由市科委刊印发行,写成《农林业谚语中的科学》,并将许多年来收集的4万条科学谚语,分门别类,整理出《林业谚语集》、《农业谚语集》、《气象谚语集》,集我国农林业、气象谚语之大成。

1984年10月, 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到福建林区调研,视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与科技人员座谈,他们的科研工作获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与鼓励。不久,他又陪同国务院副总 理谷牧、福建省委秘书长李敏唐考察了闽北林区,就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改造次生林、林业技术咨询服务等进行调研考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各级领导的 重视。

1985年完成《闽北林区森林生态环境预测及其保护策略》项目,获福建省环保科技二等奖:他与中科院农业研究所在武夷山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届森林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创立森林生态经济学之我见》一文获得时任中国社科院院长,我国生态经济学泰斗许涤新先生的肯定与好评。

2003年,由他撰写的《纳米生物技术与现代林业》,提出了世纪林业运用纳米生物科技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林业纳米技术的新概念。得到了时任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原林业部付部长董智勇、及中国林学会的重视与关注,推荐在《林业科学》上发表。

他还是:“国际生态学会”会员, 1985年《中国林学会通讯》以“绿色事业的追求”为题,报导他的先进事绩。

致力于中国包装研究

1987年来,他投身于包装事业,曾在多家大型外资包装企业(新加坡、泰国、香港)、高新技术企业任职副总、常务副总、副总裁,积极参与中国彩色包装印刷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趋势的研究和探讨。

创新是行业的生命线,没有创新就没有末来。多年来,他致力于中国包装研究,推进包装行业的技术进步,是七个“世界首创”包装项目的助产士:挑战了一批世界性课题和难题:属于国际首创的技术创新有;低碳冷定型瓦楞机生产线、低温瓦线粘合剂、低碳智能环保纸纱复合制袋技术及设备、环保新材料发泡石头纸及其延展技术的研究、电子基因系统——三维码云标签、包装件设计公式简化计算及数学模型的研究、整体包装设计模块软体系统集成研发、包装碳足迹计算器填补一项空白;及多功能型纳米石瓦楞纸箱;纳米环保水性油墨的研制;纳米无机抗菌剂在包装的应用;纳米碳酸钙超低克重瓦楞原纸及电子家电环保包装一体化解决方案等。对行业内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趋势的关注度与认知度最高。推广应用的项目最多。6年中推进包装新技术新材料革新项目68项,代表了中国包装的先进水平。他创造了“中国包装的十个之最与第一”:而令人刮目相看:这期间他付出的艰辛也是数倍于常人的。我国包装界创始人邱纯甫先生生前亲自做了批示和肯定。

他还参与了《瓦楞纸板、瓦楞纸箱新版国家标准》的修订和评审,主持《纸制品淀粉胶粘剂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审定,由他制定的《湿立板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并参与了《出口商品包装通则》的修改意见,是全国包装标准化委员会新版国家标准技术部分的主讲专家。获得国家专利四项,《易开启瓦楞纸箱》、《一种低碳环保瓦楞低温粘合胶的研制》、《纳米水性油墨的研制》、《一种波轮洗衣机内包装一体化结构设计》。担任过中央财政部等六部委“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项目”的评定专家,“美光杯全国瓦楞包装设计大奖赛”、“国际荣格包装技术创新奖”评委,“东方纸星”的评审专家,还是青岛市国家公务员考试包装专业的命题专家与考官。2009-2010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包装联合会的《包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影响与对策》、《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研究》等课题组专家。

而这些成果都不是随手可得的。任何人想不经曲折,不想付出失败的代价,而轻易获得成功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10多年来,他所做的应用研究全部用个人积蓄而不花国家或企业的一元钱。有一个“世界首创”包装创新项目,他跟踪和扶持七年,没有要一元钱回报,还倒贴了电话、通讯费,旅差费:为《中国包装报》撰写文稿一年下来几十万字,全国10多家传媒、网站转发的大量文章,一些“年鉴”“论文集”收编的论文和研究成果,他都没有拿稿酬,精神十分可佳。

他的学术生涯,勤奋刻苦,耕耘不止,先后在国家一级报刊杂志《中国包装》、《中国包装工业》等多家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成果822篇(次),800多万字,15次获国家(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及学术论文一等奖、特等奖 及“全国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有30多篇论文,分别入选《21世纪中国知名专家优秀成果总览》、《21世纪中国知名专家文库》等。2006年,《论林纸一体化应成为国家战略》论文发表,在《世界包装大会》交流,入编《论文集》。 “陈希荣学术思想专页”入选《中国企业家思想经典》一书(2005年12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2001年10月,根据他的提议,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包装报社联合在厦门召开《全国首届纳米技术包装应用研讨会》,由他编著《纳米技术包装应用研究》一书,从应用的角度揭示了纳米技术对改造传统的包装印刷的研究,探讨了建立纳米包装印刷体系的构架,并提出纳米包装产业化商品化的目标和途径。正如“中国包装报”在综述文章中指出:这次研讨会在包装业传播了纳米技术的‘火种’。2006年11月,他又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纳米技术包装应用研讨会”,主编《全国纳米技术包装应用研究论文集》。经 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他对“纳米包装印刷体糸”的创立及“纳米包装印刷术”的命题、原理、要素、内涵、技术、理论基础、制备方法、研究对象和应用范畴,都 具有独到见解,自成体系。可以认定,纳米术是印刷术扩散思维大显神通的结果。能给包装印刷业带来继“光与电”、“数与网”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

他的包装代表作有:我国与世界第一部“纳米包装印刷术研究”的专著《纳米技术与包装印刷》,在技术理论上属于开创性的工作,有突出的包装创新成果。成为我国最早系统研究纳米技术包装应用研究的学者。十多年来,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广泛收集了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微观照片、图像5000多幅,与同济大学波尔实验室合作编成《纳米图谱集》,这在国内外也是不可多得的,其科学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其照片、图像本身。催生了一门新学科“纳米美学”:他首创的“科学诗”、“科学画”正在业内成为新的时尚。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他致力于《纳米级碳酸钙发泡石头纸的制备技术和应用研究》项目,成为最早推进发泡石头纸研发与应用的专家。先后发表了《可降解无机粉体填充聚乙烯工业用袋技术标准及其检测方法》等10多篇学术论文,在行业内刮起一股“环保新材料石头纸”的旋风。

绿色工业革命是人类工业历史的救赎与回归。低碳包装也成为我国包装的主流与首选途径。他完成《包装碳足迹的计算与计算器设计和研制》:填补国内一项空白。结合对包装低碳经济的研究现状、量化测算及其关键性技术,创建中国的包装碳足迹、碳排放量、碳费、碳汇等的量化计算方程式15个,相关数学模型6个,绿色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估体系的研究;他不遗余力地创立了新学科 《包装低碳经济学》;

天道酬勤,赢在包装

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使,他成为《包装业核心竞争力高级研修班》、“包装企业高层管理培训班”的特邀授课专家,《科印传媒》高级培训专家,被邀在各种包装研讨会、年会、论坛、学术会议作主题演讲及专题学术报告250多场次,听众、学员遍及包装界:受到广泛的赞扬;他还是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特邀嘉宾;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6次;如“国际纳米材料高层论坛及技术应用研讨会”,“世界包装大会论坛”、“LSTA国际运输包装技术组织年会”上所作的演讲,获得到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2009年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包装专家工作室”,无偿为320多家企业提供了包装咨询答疑与技术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在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科印网》名家频道陈希荣专栏点击率超50000,创下了单篇论文点击率最高的纪录,许多文章被众多媒体、网站、网刊、数据库转载;

2001年以来,他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学术工作者”、“优秀包装工作者”、“中国企业家思想成就奖”、“中国包装之星奖”;“中国设计师500强奖”;荣获“建国60周年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突出贡献奖”;“中国管理科学最佳实践案例奖”:“中国行业精英百位突出贡献人物奖”;“中国影响力人物奖”;“中国杰出创新人才”:“国际优秀科研专家人材” ,还获得第四届华北地区包装装潢设计大奖赛金奖,全国瓦楞纸箱印刷精品赛金、银、铜奖11项,杜邦亚太区柔印大奖赛铜奖。在国人面前展示了个人的魅力与风采。为实现我国从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的跨越做出新的贡献。

国际科学研究院是由政府资助的,国际科学界荣誉性及科研咨询机构,现任院长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2009年5月,陈希荣就受聘该院终身教授;2012年11月又成为国际科学研究院院士,鉴于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经《八闽陈氏》编委会研究决定,选择其作为闽籍精英入编《八闽陈氏》大型文献第二卷。

他还是:LSTA国际运输包装技术组织成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北京印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包装联合会电子工业包装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包装委员会原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两课题组专家,绿色包装产学研联盟专家和多家刊物编委;先后任海尔集团GO包装专家、职能部长,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包装技术专家,现在深圳华为公司任包装专家顾问;是欧盟惠邦集团的高级技术顾问、香港东卓科技控股集团的高级顾问、澳门纳米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的特聘专家、地球卫士(北京)、京山轻机等14家大型企业的专家顾问;只讲付出,不讲回报。许多年都没有要专家顾问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他虽已七十高令,仍奋斗不息,坚守在包装第一线,每年为6000亿电子家电包装提供专家服务与技术支持;职能部长的他,因劳累过度,腰部僵直得弯不下身来,连吭一声都没有,怕影响工作,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咬咬牙,坚持上班,全身心扑在包装革新上。2007年度包装革新团队被评为海尔集团GO先进集体,2008年完成包装创新项目21项,一年降成本收益4055万元。2010年推进美的集团家电包装新技术、新材料替代创新项目19项,实现全年包装降成本4180.7万元。2011年包装新材料新技术38个项目,包装模块全年降成本效益5496.2万元。三个包装革新项目获美的集团科技奖励二等奖、优秀奖。2011年6月,作为美的集团包装技术专家,本部组织了46名评审组对18名中、外专家(含11名日本、韩国专家)参加的述职报告考核评估中,包装技术专家陈希荣获得最高分98分,排名第一:对比最低分高出36分,为中国专家争了气。

有一次,他一连三个晚上只睡了三个小时的觉,还在两地做了两天演讲。演讲还未结束,湖南一家大型包装印刷企业在会场等着要接去论证、咨询一个大型包装新厂的规划与相关问题。这种连续运转对于他早就是家常便饭了。一家星级包装企业在中层管理人员会上,把他排满的20天的时间表念了,大家无不感到惊讶和钦佩。

岁月如歌,好评如潮

许多年来,他的拼搏终于感动了上帝,如歌的岁月伴随着好评如潮。业界和社会给予了中肯的公正的评价;

山东的一位包装老总,提着当地的特产专程到青岛来找他,说他订了18种包装印刷刊物,凡有登他的文章,每篇必读,还复印了装订成册。说他的文章既有案例,又有数据支持,他们爱读。

欧盟惠邦集团总裁发来短信;惠邦荣存离不开你一路来的支持和邦助,我定当坚定信念,勇迈辉煌。

母校副校长、教授:希荣,您这一生真是做了一般人几辈子也做不出的成就,真为您高兴。

中国包装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陈老师,你是包装行业的功臣。

台湾地区最大包装企业老总:陈教授英明,中国之光,我敬佩你,我崇拜你。

江南大学包装学院院长教授:陈老,我国包装界需要你这样的真专家,向您学习。

后记:作为师友,我和希荣在学校时有过接触,他是学生会宣传部长,在我印象中,他很活跃,肯学习,肯砧研,多才多艺,后来我在建阳市黄坑公社任党委书记期间,他在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当时在设在桐木村),以先锋岭为邻,因资源保护常有探讨,也常在《武夷科学》)看到他写的文章甚为高兴,并在工 作上相互支持,记得1983年深秋,我和他还一起在保护区先锋岭上,迎候国家主席李先念一行的来访,此后人各一方,他还不时用书信让我分享他的成就,我也 给他不断的鼓励和支持,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现根据他提供的资料撰写此文目的在宣传校友,宣传他对事业不懈的追求和执著精神。

作者:陈新丁 南平市人大原副主任、原福建林校老师

学校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金山路140号 (天麟校区)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海瑞路1号(江南校区)

版权所有: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