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林业建设的一支尖兵——福建林校首届校友毕业50年的回眸
发布者:傅先庆     发布时间:2013-05-10

[要点] 福州农校、建阳农校、龙岩农校1951级林科班于1954年2月并入新组建的福州林校,成为该校首届(1954届)毕业班。50年后,该届学友聚会并编印 了相应的专辑。本文是《福建林校首届校友毕业50年专辑》前言,叙述同届近百名学友,矢志不渝,以其社会实践历史的丰富事实,展示了一代“忠诚林业建设 者”的人生。其人生特点可谓是:学林爱林,刻苦实干;廉洁奉公,两袖清风;扮绿闽山,己熬白头;人生无愧,安度晚年;讲史鉴世,寄望来人。

福州林业学校首届学友毕业50年聚会以及编辑相应的专辑,在福建省林业厅相关组织与负责同志、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长与老师、福州林校北园时期的师长关心与支持下,首届学友热心参与,已顺利得到实现!

(一)

十 月金秋,首届学友毕业50年后聚会母校,充分表达了自有的意识:尊师爱校意识;学友情谊意识;平民与平等意识;老年“夕阳红”意识;讲史鉴今、面向未来意 识。这未必都是时尚意识,却是校友与校史文化的先进意识。而在主题会议上,4位学友代表的汇报发言,现职校长、老校长、老师对校友聚会的祝贺与评析性讲 话,省林业厅领导同志对聚会主题的引申性讲话与祝贺,学友代表的致谢发言,以及师长的题词,依其逻辑顺序,分别编入了“序与贺词”、“学友发言”和“师长 题词”三栏,成为专辑的主干内容。

编印《福州林校首届学友毕业50年专辑》,有交流与纪念的意义,也为“校史与校友文化”积累了一份比较生动而系 统的史料。尤其是学友们围绕“学业与人生”这个主题所作的追忆,其“有血肉、有灵魂”的内涵,折射了社会一个历史时代的幅幅景致,对于现实与未来也许有一 定的警世价值。

学业与人生有高度相关性。学业尤其是学业的学科、课程、学时的构成与修业的实效,是人生必要的一种基础条件以至重要条件。50年前 首届学生的学业(在专辑“学业追忆”一栏中有所表达),凝结了那个时代的教育思想和师生辛勤劳动的价值;而且这项教育劳动价值,凝结在各学友的身上,不断 地发挥社会增值作用。所以,学友们都追念母校培育之恩、老师教诲之德、学友同窗之情。

但人生的历程,离不开社会历史环境的规定。首届学友毕业后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学友们各自对机遇的把握、投入社会实践的领域与层次、继续学习及运用理论与技术的程度、对具体环境条件的能动适应与改造的实效,决定其人生的具体历程。

(二)

1949 年10月至1952年,新中国迅速地恢复了国民经济。1952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把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排上日程。195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国家宪法。1956年召开党的八大,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福州林业学校就在这个时期组建;其首届学 生,就在那个生机勃勃的年代完成学业,立志为实现祖国“河山装锦绣,国土绘丹青”、“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而奋斗!

1954年月8月17日,福州北园步卓村,福州林校的竹蓬膳厅兼会堂,举行首届学生与相关老师的大会,学校负责人宣布首届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名单。从8月20日至26日,全体毕业生满怀豪情,分批奔向全省各地的林业基层岗位。其中12人,去福州魁歧福建农学院林学系入学。

人世一瞬间,过了半个世纪。福州林校首届学友的矢志,始终不渝,以其社会实践历史的丰富事实,展示了一代“忠诚林业建设者”的人生。其人生特点可谓是:学林爱林,刻苦实干;廉洁奉公,两袖清风;扮绿闽山,己熬白头;人生无愧,安度晚年;讲史鉴世,寄望来人。

(三)

《福州林校首届学友毕业50年专辑》,在林野勘测、绿扮闽山、从业高教、坚强人生、怀念学友、学术之果等专栏和学友们的简历中,所表现的系列历史事实,可以证明:新中国最初期培养的、人数较多的这届毕业生,着实是“忠诚林业建设的一支尖兵”。

福 建省于1953年组建“林野调查队”(1958年改名为福建省林业勘测设计院,今名为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这是一支艰苦奋斗的队伍,为福建首次森林资 源调查及随后的森林经理调查与区划;为国营林场、沿海防护林、江河流域造林和林区县市与乡镇的造林以及城市森林与园林建设的调查与规划;为编制福建杉木、 马尾松、木麻黄等树种的原木材积表等林业常用表,以及参与福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等:做出永不磨灭的贡献。1954年,首届学友22人投入这个队伍,很快成 为技术的中坚力量。可惜的是,1957年的一场政治风浪,使这支队伍大伤元气。60年代以后,在其间的首届学友陆续离开,走向林区县、市的基层,在新的工 作环境中扎根、开花结果。仍有首届的几位学友,坚持终身服务林业调查与规划事业。

福建有国营林场110处,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创建的。林场经 营面积554万亩,人工栽培树种110多种,有技术干部700人,他们在各级党政组织支持与领导下,同林场职工、季节农工一起艰苦创业,为绿化荒山、沙地 和建设林业生产基地与科教基地,做出了贡献。1989年,省林业厅为从事国营林场工作20年以上的干部颁发荣誉证书,首届学友有5位获此荣誉。

为 沿海沙荒地营造防护林、林区各县市与乡镇的大面积造林、保护各类天然林以及城市森林与园林建设,做出显著成绩的首届学友,人数更多。至于在省、地、县、乡 各级机关,从事林业行政管理或技术管理,以及经一定的社会流动,到非林业部门工作的首届学友,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成就。

首届学友有11人,在高等教育系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编入专辑“从业高教”一栏中的文稿,是他们对某些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的回顾,它对于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完善、发展与提高,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首 届学友从总体说,在人生历程中都是坚强的。专辑“坚强人生”一栏编入5篇文稿,则专指在“左”的环境中,受“家庭出身”的株连和受政治运动伤害后,走过坎 坷进入大道所表现的坚强,以及遇到工伤、疾病后表现工作与生活的坚强。“怀念学友”一栏只编入2篇文稿,而对陈建英(甲班)、叶长青(乙班)、赖洪林(丙 班)等几位过世学友的追忆稿,则来不及撰写、编入。程道忠学友曾与大家一道到南平聚会,他竟再也见不到专辑成书,实为之痛惜。

首届学友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专著、获奖的成果,较为丰富,未能在专辑中加以全面简介。专辑“学术之果”一栏,虽只是对收到文稿的摘编,但可以作为首届学友学术成果的代表。

(四)

首届学友的聚会与相应的专辑,对特定年代出现过的“左”的思想与政策的危害作了暴露;同时,歌颂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拔乱反正的系列政策的社会实效,由衷地庆贺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成就。

首 届学友出生于1931—1937年之间(1人生于1929年),中值期约在1934年偏后。当他们正在20来岁到40岁出头这一段人生最重要的岁月,遭遇 了社会“左”的思想与政策,都在不同情况、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耽误、干扰、抑制,以至严重的伤害。尽管说,那个特定年代,有党与社会的主导性光明,大 家都在所处的社会位置上,真诚地坚持辛劳的工作并有所成效;有一部分学友则在忍辱负重的条件下,为社会做出业绩与贡献。尽管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在全党全国范围为“冤假错案”平反,尤其在党的十二大之后,社会更加重视使用更多的知识分子,使这届学友有了新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在40余岁之后的职业岁 月中,为人民、为林业事业干了许多工作。尽管说,从首届学友总体的职业人生看,可谓事业有成,硕果累累,其忠诚、智慧、才干,也得到相当程度的社会表达, 其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得到相当程度的实现。但是,也从这届学友的总体看(甚至从那个特定年代的许多人看),其人生遭受到外在的耽误、抑制与危害,加上内在 的有关因素,致使其内在潜力与创造力未能最充分的发掘,原可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业绩或财富而未能创造出来。这不仅是其个人与家庭的损失,也是一个历史时代的 社会损失,而且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社会历史固然是人所创造的,但具体的历史进程一旦出现,就像天要刮风下雨一样,社会生活中的个人往往是无力制止 的。社会的过去历史、现在和未来都会有这种状况,人们只能去总结经验,不断推动社会继续前进。对于过去年代的历史,将有历史学家去评说,文学家以文学的方 式去表达,而我们事实上已经在评价这个历史。我们也只能按通常说的,以正确的历史观去看待我们这代人的人生历程与遭遇。我们珍视现实的秋色美景式的生活, 寄望于儿孙幸福,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人类和平与永续发展。愿我们的学友和师长们,多多保重,健康长寿,家家幸福!

(五)

首届学友作为一个 个的“个人的职业人生”是平凡的,而且还是属于“他们这部分人”的事。可是,作为许多个人组成的“这个社会群体”的职业人生,便显示平凡中有“伟大的成 分”和社会的意义,而且具有社会现实感。如这一代“学友群体”,那是真诚地奉信人生的意义或价值在于对社会、人类的责任与奉献,因而能把自己的命运与国 家、集体、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为人民服务,从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而今,个人的合理利益,更加受到社会的关心和保护。如果,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人 对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有误解(或者说“市场经济理论”还不彻底),导致“个人利益意识极度膨胀,行为选择首先以个人自身利益取向为准”,那么,这一代“学友 群体”的社会责任心,敬业与奉献精神,实干与廉洁作风,尤值得称颂,并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需要加以继承与发扬。

一代学友的学业与人生的既 成历史,是不能再“设想”的,但以其历史为鉴,却可为创造未来的历史作一些“设想”。直到1982年,在福建省林业系统的处级以上干部和科级干部中,小学 或初中文化程度者,分别占80%和72%,这也是社会形成的一项历史事实。如果,设想一群大中专毕业的“忠诚的林业建设者”,在林野调查队、国营林场、基 层林业站、森林工业的基层,艰苦奋斗一、二十年后,凭他们积累的知识与实践经验、敬业精神与才干,被有计划地选派(今则可公开应考)到省、地、县以至北京 的管理机构,承担林业行政或技术的管理角色或其他的社会角色(已有诸多实例),那么,他们创造的社会业绩一定会更多些。20世纪80—90年代邵武市林业 建设的新面貌便是一史证。历史经验说明:社会要选用英才而不只是配置官位(官职更要配用英才);社会人才要适当的合理的流动;一个部门或社会机构要善用多 文化背景的各类人才;要鼓励人们终身学习不辍,奋进不止。上述状况,在当今推进人事制度深层改革的实践中,值得借鉴。

(六)

首届学友的学 业与人生道路,不论直行与曲折、平坦与坎坷、顺境与逆境,已如上所述,其社会历史内涵都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厚重的。但作为这册专辑,虽说其 内容相当丰富,却有生动的内容尚未尽数编入,而且在编辑上有不足之处,需要学友和师长以及聚会圈外的读者,提出批评与建议。从“校史与校友文化建设”的任 务讲,还要继续做其发掘与表达的工作。

专辑稿经初步编改,交给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室。他们还要付出辛劳,对全稿进行编排的技术处理和终审、终校工作。《专辑》的版权归属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金山路140号 (天麟校区)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海瑞路1号(江南校区)

版权所有: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友活动